中国人口未富先老,养老金体系正面临重大考验
文章来源: 罗sir职话
《中国健康老龄化发展蓝皮书》显示,目前我国养老模式基本构成“9073”,即约90%居家养老,7%依托社区支持养老,3%机构养老。
养儿防老的思想在国内根深蒂固,随着父母的老去,在身体羸弱和经济匮乏之下的老人,对成年儿女的依赖自然更多,但在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,成年子女陷入经济拮据,老人的生活也间接受到影响。advertisement
随着3亿老人社会的到来,重度老龄化不断加深,传统上的家庭养老受到挑战,也无形之中考验着我国的养老金体系。
而养老金体系又因为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体制,导致养老金资源分布不均,许多地区的农民养老金只有区区百元,对比城镇职工,差异巨大。
在未富先老的背景下,老人获取财富的渠道受限,加之养老金资源的分布不均,马太效应显现,养老问题正变得愈来愈重要。

首先,我国养老金采取的是现收现付制,即今天年轻人上班缴纳的养老金,名义上是自己未来养老的储蓄金,但从操作上,它是现在退休群体每月领取的资金来源。
而养老金面临紧缺,也早有讨论。
早在2019年,社科院发布《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-2050》里就提到,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(养老金),在2028年之后将收不抵支,年度缺口将达到1181.3亿元,并在2050年扩大近100倍至11.28万亿元。
而养老金累计存余情况也并不乐观,它在2027年累计达到峰值6.99万亿元,随后逐年减少,可能在2035年消耗殆尽。
事实上,关于养老金收不抵支,最早出现在2014年。
人社部数据显示,当年我国养老金缺口1321亿元,并且已经在逐年扩大。为了应对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养老挑战,我们能够做的其实并不多。
要么增加缴费基数,把成本均匀地分摊到每个在职员工身上;要么延迟退休年龄,降低每个退休群体领取养老金的年限。
增加缴费基数,是我们已经在做的事情。
以北京上海为例,在过去的四年时间里,京沪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下限上涨幅度明显加快。按照最新调整方案,对于以个人身份自愿参加养老保险的灵活就业者为例,在北京每月最低缴费为1364.2元,在上海则为1476.8元。
灵活就业,是近几年我国就业群体涨幅最大的,它们包括了传统意义上的外卖骑手、网约车和自媒体从业者。
养老保险缴费的原则是“多缴多得,长缴多得”,从短期来看,养老保费上涨,当然会增加部分群体的缴费负担,但长期来看,个人退休后能领取的养老金也将水涨船高。
发表回复